2017书展特辑| 韩松《驱魔》:不只是医院,不止于科幻
“
在医院,无人正常,如果说有什么是正常,不正常就是正常。不要紧,只要在医院,就能治好。
”
瘘吡、痃嗪、疣叮、痉哌,看到这几个词,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医学术语,这其实是人的名字,是本期新书主人公杨伟的病友。对了,他还有一个病友叫做神奇病人,对,你没看错,就叫做“神奇病人”。看到这里,先别急着喊“哇”,因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还在后面呢!
首先,医院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在海上。这是一艘医院船。书里是这么描述医院的:
庞然大物,超出油轮,胜过航 母,城池一般。不,不是一座,而是一个巍峨城市群。海天之际,盈眼满目,皆是飘扬红十字旗的巨艟,浩浩荡荡,齐头并进,光彩曜煜。
~~~~~~~~~~~
~~~~~~~~~~~
~~~~~~~~~~~
在这样的医院里,你可以见到美丽的大海,“水面漂浮着一朵朵泡沫花蕾般的紫色斑块,几乎把水体淤塞”。每天都可以享受着这样的美景,船走到哪,杨伟和病友就可以游玩到哪,这样惬意的日子真是令人羡慕。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心动,反正小艺是心动了。只是,现实与理想往往是有差距的。什么差距?你猜!!!
其次,这家医院文化氛围浓重,学术自由,宛如一所大学。病人都很爱学习。杨伟入院第一天,就看到他的病友正在学习《医院工程学原理》——医院的重点图书。在医院里,几乎每个病人都在学习这本书。有时候,几个病人围绕在一块,分组讨论,进行学习交流。另外,病人们还是会作诗的才子且看一首痃嗪做的《房水》:
房水
房水生自睫状体,
后房瞳孔前房隙。
渗入巩膜静脉窦,
涓涓流回发源地。
呵呵!还挺押韵!
最后,再跟你们透露一点,平常时候,病人是看不到医生的。那么,问题来了,没有医生怎么治病?!才不是你们所猜的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人工智能!那是什么?你猜!想知道的话,留言给小艺,小艺偷偷告诉你们!
看到这里,读者大概以为这是一家完美无缺、舒适惬意、人人都想去的医院吧!但是熟悉本书作者韩松的读者知道,绝对没这么简单。韩松可是现实主义科幻作者。他的作品绝对不会如此浪漫、如此理想化的。
《驱魔》作者韩松
韩松,出版小说《医院》《高铁》《地铁》《轨道》《火星照耀美国》《红色海洋》《独唱者》《宇宙墓碑》《再生砖》等十余部,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世界华人科幻文艺奖、全球华人科幻星云奖等。作品被译作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等。现在新华社工作。
韩松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hansong
“最好的科幻小说总是多多少少会将矛头对准那些妨碍人性发展的权力体系,对准战争的罪恶,以及异化人民的市场及官僚体系。……科幻小说因此是一种寓言式的镜子。” 韩松的作品往往是反乌托邦式的,这在他的作品《高铁》《地铁》《轨道》《火星照耀美国》《红色海洋》中都得到过体现。韩松总是将自己对现实世界黑暗面的敏锐观察与犀利评价带入作品中,因此他的作品呈现出与一般科幻作品的不同之处——充满了对现实和传统的的颠覆与挑战,以及令人窒息的绝望感。这使得他的作品受到不少读者的冷落与质疑。但作为一个有实力的科幻作者,不少读者热衷于韩松的作品。在知乎上,有读者这样评价道:
韩松是疯狂混沌的怪才,太葛了这些小说简直有毒,我第一眼就喜欢上了。窃以为这家伙比王小波还要超过,可以说是被招安的刘阿姨。
引用某位大手揶揄阿姨的语句,套在韩身上似也合适:他的才华像一条疯狗在背后追赶着他,让他的灵魂喘不过气来。
虽然这段话语言很粗糙,但确实是对韩松很中肯的评价。阅读韩松作品后,小艺也是非常赞成这位读者的评价的。
《驱魔》是韩松科幻思想体系集大成之作。在这本书里,韩松对现实的讽刺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喜欢韩松风格的读者以及文艺愤青们快来接受这本书的熏陶吧。
《驱魔》
《驱魔》
韩松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年05月
内容简介:二十一世纪中期,病人杨伟在赤色汪洋中的医院船上醒来,发现世界被人工智能统治,病人成了算法的一部分,药战争代替核战争,生命成为游娱、艺术、痛苦和魔障的综合体。为了寻找失去的记忆,他和病友们在船上探险,游历了诸多末日胜景,最终发现自己之前的就医住院经历,是一次虚拟治疗过程,目的是“驱魔”——他的痛苦,乃是新的世界大战中,敌人植入的“病魔”……
韩松长篇科幻小说三部曲“医院”系列之二,诡异、灿烂而毛骨悚然。
大图放送
名家荐语
王德威 ▎哈佛大学教授
韩松有一种极其特别的“幽黯意识”,从中延伸出一个大历史思维的脉络,并以一种外太空的视角观察着当今这个世界的文明。
刘慈欣 ▎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
我写的是二维科幻,韩松写的却是三维科幻。如果说中国科幻是一个金字塔,二维科幻是下面的塔基,两三维科幻则是塔尖。
延伸阅读
《医院》
韩松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年5月
读创自我
微信号:shanghaiwenyi